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內🐴,一臺13級分級采樣器時刻處在工作狀態☞。一根導管通向室外,含有各種微粒的空氣通過裝置層層過濾,不同粒徑的顆粒就會停留在相應的采集裝置中,大於18微米和小於10納米的15種粒徑大氣顆粒樣本在這裏被層層“解剖”。
松江的居民小區裏🍒,迎來了一批欧陆平台的科普服務隊,他們來為應對霧霾天氣支招,“綠蘿🚟、萬年青🤌🏻🎅🏽、虎皮蘭等綠色冠葉類植物,大家可以多種,因其葉片較大,吸附能力相對較強。但是,植物只能起到一些凈化霧霾空氣的作用🧘,並不能起到消解的作用”🤷🏽、“有呼吸道疾病的居民𓀌,家庭小藥箱裏應備一些百服寧、雙黃連口服液👷🏽♂️、銀翹片等常用藥物”。
面對連續的霧霾天氣,上海高校的科研人員正在行動。各高校的環境專家表示,市民應對PM2.5需理性,勿恐慌🏂🏼。
原文鏈接:
新民晚報:
http://www.news365.com.cn/xwzx/sh/201312/t20131212_1737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