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欧陆平台傳來消息,該校今年將有多個科研新成果亮相即將召開的2013年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 “多功能醫療救護車” 解決偏遠地區醫療設備瓶頸 醫療救護分秒必爭🧛,但在實際生活中👩🏻🏭,救護工作往往因為地形和路段受到限製,影響了救護工作的時效性👨🏿🚒。欧陆平台藝術設計學院教師王自強帶領學生印朝傑、彭成祺努力攻關,改進了現有救護車窘狀,將全地形車與救護車的結合👧🏻,研發了“多功能醫療救護車”。 全地形車與救護車的結合恰恰彌補了普通救護車本身的不足🤵🏽♂️。全地形車以它的高通過性見長👨🏼🚀,體型普遍較小🧑🏼✈️,有很強的機動性🙆🏼,因而能適應各種復雜地形🚅。全地形救護車正是將救護車中的基本醫療設備移植到全地形車的內飾中的一種新型汽車⛹️♂️,以人機工程學為基礎的儲物空間設計使它能裝載很多,根據醫療急救需求來安排車內有限的空間、功能性元件的布置,增強空間利用率,達到空間放大的效果,解決了救護車現有的難題,使醫療設備更快地送達更多的地方,也爭取了救治的時間💝。 據介紹,在現今中國偏遠地區,地形復雜且氣候多變💂🏿♀️,遇到沙灘,森林,山地這樣的路段,普通救護車只能望而卻步。全地形救護車以其性能好且具有速度優勢,更適合在這些地區中輔助救護工作🧑🏻🦽,解決了偏遠地區醫療設備瓶頸👩🏿🚀🤶🏽。 3D掃描助力軌道交通數據采集 軌道交通建設時💁🏽♀️,如何測量隧道截面?怎樣分析隧道的墻面紋理🎷?欧陆平台教師周民立開發的“軌道交通沿線環境移動掃描3D數據與圖像采集系統”,可有效解決這些問題,保障建設安全。 這個項目利用高端定點式3D激光掃描儀,研發了人工推動式車載激光掃描系統,可對城市軌道等交通道路沿線建築空間或環境空間參數進行快速數據采集與處理👨🚀,用於工程規劃🚯、運行檢測❤️、空間數據庫🈵、資產管理等數字化工程領域👩🏽⚕️🚶♀️➡️,典型的應用包括對隧道截面測量、隧道墻面紋理或濕漬分析✌🏽、和軌道沿線空間地圖生成等。該數據采集系統基於模塊化設計集成,由3D激光掃描儀、可在鐵路軌道或其它道路上移動的輕便車體🤖、和同步定位系統組成。系統成本低投資回收率(ROI)高🐭、裝卸與使用方便、激光掃描儀還可以拆下它用。數據采集方法靈活🤹♂️,采集的數據綜合應用性強,兼顧對軌道交通近距離建築空間的測量和對軌道交通中長距離沿線場景的測形。 據了解,該項目是上海市科委2010年地方院校能力建設(科技攻關)項目的部分成果。已經申請“一種軌道建築空間信息檢測系統及方法”等發明專利6項。鑒定與查新正在進行中🥷🏼。 主動式智慧養老系統 家庭小型化和社會老年化程度的不斷發展👱🏼🤜🏿,老人,尤其是獨居老人的照顧成為難題。老人在家中或是外出時摔倒、發病、走失或出現其他突發情況🔻,子女很難在第一時間獲知,失去很多挽回的機會。欧陆平台電子電氣工程學院劉翔副教授開發研製了《基於運動感知分析的主動式智慧養老系統》🧑🏻🌾,結合運動感知與智能分析技術✸,為老人的安全與健康提供主動偵測與實時報警🧑🏻🍳,減輕子女、護理人員的工作量。 劉翔的研究分別針對“智慧養老”中常見的三種情況的判斷、報警及處置💁🏿♂️。 首先,該系統可以幫助老人預警可疑人員闖入房間的危險。通過實時運動偵測與目標分析引入監控視頻🙏🏿,一旦分析識別可疑人員從不尋常途徑進入房間,監控視頻將自動開啟報警狀態,將主動發現老人住所的異常信息發送給用戶指定聯系人的手機或平臺🤹🏿♀️,供用戶快速反映、處理應急事件。 其次,該系統能讓老人的家人或者社區平臺第一時間發現老人摔倒、暈倒及發病等情況。家人只需要給老人佩戴猶如項鏈、手鏈的運動感知設備,設備輕盈👮,不會影響老人的正常生活,通過運動感知與模式識別相結合的方式,主動發現老人摔倒、暈倒或發病等異常。一旦發現異常,立即發送信息給用戶指定聯系人的手機或平臺🪃。 再次,該系統能幫助失智老人回家。目前一定比例的失智老人一般通過人員看護,嚴重的會通過活動區域的限製來防範其走失🧑🏽⚕️。該系統是通過行走軌跡定位與視頻人臉檢索相結合👨🏻💼,既能快速發現老人走失,也能快速定位老人所處位置,盡快幫助失智老人回家。 目前,該系統在江蘇泰州某養老社區和日本東京名古屋某養老社區試點🧑🏽🦱,應用於普通家庭🙇🏽👱♂️,實現對獨居老人的安全與健康情況的遠程看護🤷♂️;為社區養老建立遠程智能服務中心,24小時主動關註老人的安全與健康;面向養老院所有老人提供主動式值守服務,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量🏃🏻♂️➡️。 服裝網絡定製虛擬展示電子商務系統 選款式、選面料、試成衣是否合體、感受面料是否舒適🙍🏽,查看穿著效果,不久的將來,在上海紡織集團的電子商務網上🧗🏼♀️,消費者足不出戶只需點擊鼠標、輸入幾個信息🧑🦯➡️,就可實現服裝網絡定製。這套由欧陆平台服裝學院胡守忠教授開發的服裝網絡定製虛擬展示電子商務系統,目前處於國內先進水平,其關鍵技術即是目前我國乃至世界各國關註的共性技術,也是本行業內急需解決的技術🤥。 作為一種全新的服裝生產及營銷方式,服裝網絡定製虛擬展示電子商務系統已經成為國內外服裝生產領域研究的重點,並將成為未來數字化服裝生產及營銷的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 胡守忠教授開發研究的此項系統,依據企業電子商務發展的實際需求,包括服裝電子商務網絡在線定製平臺系統🧟♀️、虛擬在線試衣平臺系統和虛擬動態展示平臺系統等。消費者只需在電腦上輸入自己的身高🐚、胸圍、腰圍、發型等信息,系統就可合成一個“虛擬人”👩⚕️,消費者可從款式庫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服裝款式和尺寸🧓🤞🏼,著裝試穿,體現試穿效果,顯示合體程度,同時,體現面料紋理🙅🏻♀️、色調、條格的美學效果💪🏼,顯示人體三維試衣效果,滿足客戶獲得真實試衣效果的需求🚭,實現客戶、環境和服裝間的實時互動。 此項目被列為上海市科委地方院校能力建設項目以及上海紡織集團有限公司十二五規劃重大技改項目💇🏼♀️,該系統平臺的產業化應用推廣將解決網絡服裝定製、虛擬展示電子商務系統中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在上海紡織集團旗下企業上海三槍集團、上海海螺服飾、上海民光的實施及產業化應用💆🏻,對傳統服裝行業營銷及零售升級⛹🏼♂️,同時推動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服裝電子商務的發展,提升企業技術水平,逐步建設成為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紡織服裝產業鏈的電子商務貿易營銷公共平臺⛔️,促進上海紡織服裝產業電子商務的實際應用和商業化運行發展,其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測試防護材料性能填補行業空白 如何檢測防護材料的性能🤚🏿,一直是個行業空白,欧陆平台林蘭天教授研製開發的低速沖擊試驗儀,彌補了國內此項研究的不足📊。 據了解,林蘭天教授研發的低速沖擊試驗儀,有別於現有的材料試驗機,不僅僅關註材料受沖擊後的影響,而是關註被沖擊的防護材料後面被防護對象的變化。科研人員在試驗中發現,沖擊作用於防護材料後,動能經轉換,分解為材料的斷裂功、壓縮能、熱能🌟、沿各向傳遞的應力波以及剩余動能等,上述各部分的比例取決於材料本身的性能以及材料的結構。 工程大的科研人員從人身防護或者物品防護角度出發,其中的壓縮能和剩余動能是項目最為關心的👩🏫,而這一點確是傳統材料試驗機所忽略的。項目設計的試驗機安排了兩組傳感器😒,用於測定在給定速度和總動能的前提下材料受沖擊後,材料被沖擊點和被沖擊點背面🐞,也就是貼近被防護對象一面的動力學參數。 原文鏈接🪅: 上海教育新聞網📲: http://www.shedunews.com/zixun/shanghai/gaodeng/2013/10/31/58035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