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大學生如何學雷鋒?時值3月5日“學雷鋒紀念日”🚢,我校學子以實際行動,告訴大家,學雷鋒的方式更具時代性、現代感,學雷鋒不是某一天的事情,學雷鋒是對自身素質的養成途徑。 當隨機采訪學生談談關於雷鋒精神理解的時候✍🏻,大一學生鐘雨霞則表示,“雷鋒事跡也是那個年代特有的事跡,現在我們的概念中,做一次誌願者、參與一次公益活動📡、舉手之勞幫助同學🥯、拾金不昧……都是學雷鋒的一種表現!” 而那些“學雷鋒”的他👨🦼➡️🌳、她、他們就在我們的身邊,他們或是義務傳播科普知識🚠,或是踐行著拾金不昧的精神,又或者是日復一日地為我們的學生服務,他們都是我們身邊的“雷鋒”。 “科普雷鋒”讓創意課堂更接地氣 “親,一起做社區科普雷鋒吧!”這是近日工程大科學商店“科普雷鋒”們面向全校“學雷鋒主題月”的活動號召🐮。“科普雷鋒”將傳統服務和科技創新手段緊緊結合,通過調研、走訪,關註社會熱點🤴🏼、百姓需求,面向郊縣百姓提供最熱門、最“接地氣”的科普服務🛃。  3月1日👩🏽💼,團委科創中心正式啟動2014年科學商店郊縣集中巡回服務🙎🏿,首站在松江區永豐街道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熱力開展。10余名精心培訓的“科普雷鋒”為居民帶去科普檢測、科技新知咨詢等♝,。“雷鋒”們製作了氣象科普宣傳教具,為孩子們帶去中國傳統文化的“二十四節氣”知識🏊♂️🤾🏼♀️,通過可以翻轉遊戲,形象又直觀的讓居民們了解到“節氣”的重要作用👑🤏🏿。 同一天,工程大團委區校共建創新建立的科普創意社區服務中心也正式開班了。中心整合我校科學商店攝影影像服務部、多媒體創意服務部、服飾與面料服務部專業特色和科普資源🧑🧑🧒🧒,在社區開展面向居民的免費科普課程。 身邊的“雷鋒”拾金不昧,讓失主立誌改掉“粗心”的毛病 李樹煜、劉育良是電子電氣工程學院一年級學生,家庭經濟情況並不十分富裕🏹。2013年11月27日在教學樓F320上課時♑️,兩人在課桌內發現一臺未設置密碼的平板電腦ipad🥷🏽,打開後發現裏面含有照片、郵件🧑🏼🔬、支付寶🏃🏻➡️、銀行卡密碼等重要信息👩🏼⚕️。兩人心想失主必定十分著急,在教室等候許久仍不見失主🙇🏿♂️,接下來還要上課🏌🏽。於是兩人先將ipad交給了電氣學院學生工作辦公室輔導員,後通過專業所學知識,通過ipad內留下的信息,用QQ與失主取得了聯系💆🏻♂️。原來是管理學院四年級學生李曉旭在上課後將這臺ipad遺忘在了教室。 李曉旭在QQ上詢問了兩位學生的姓名,但對方表示僅僅是件小事,就下了線。最後李曉旭通過輔導員老師處才知曉兩位同學的姓名,並用長長的一封感謝信表達了對同學拾金不昧、“雷鋒精神”做好事不留名的感激,並立誌要改掉“粗心”的壞毛病。 “專業醫務誌願者”的“學雷鋒日記”是這樣煉成的 高言言是中法埃菲時裝設計師學院的大二學生🚣🏼♂️。2013年7月,在母親的鼓勵和推薦下🤷🏻♂️,高言言同學在暑期參加了“蔣舒文團隊”,在上海市徐匯區中心醫院做誌願者。  在她的學雷鋒日記中🆘,她記錄了自己的心路歷程👩🏻⚕️🐂。媽媽的推薦讓她總是不自在,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證明自己作為誌願者的“專業精神”。他在醫務社工的帶領下,學會了溝通的技巧;在心理咨詢師誌願者的帶領下,學會了心理疏導的技能;在康復誌願者的帶領下,認知了殘疾康復和預防的知識🧏。 到了終於可以上崗的時候,他放棄了所有課余休息時間,幫助醫院裏面的病人🧫🤘🏻,她會給臥床的老人讀報紙,病床旁一趴就是幾個小時,病房的病友們還一度認為小姑年是老人的親孫女;她還得給病人引導指路,看著滿面愁容的病人,她還特地送到目的地👩🏿🌾,給病人一些寬慰ℹ️;她還發揮自己的專業技能⚈,為醫院的重病患者繪製心靈卡片👨🦽。一張張手繪的卡片掛在病人的床上🥣,寄托了她對病人們的一片關愛。現在醫院的誌願者負責人都說:“她是一名專業的醫務誌願者!” 宿舍樓的“活雷鋒”給學生園區添溫暖 9號樓的駐樓樓管顧阿姨在學生中是出了名的熱心腸,工作6個年頭了,還是一如既往地深愛著樓裏的每一名學生。六年中,她陪伴了一批批步入大學生活的學生🧬,又看著他們一批批的畢業成人。當學生們犯錯時候,她嚴厲製止,換來的卻是學生的不理解🐛,但是他覺得她也是園區中學生的生活導師☞,有問題就應該立即製止🎬,幫助他們更好的成長。 當然她也是學生生活中的朋友,有個大三的學生在洗澡的時候突然暈倒了🧘🏿,她毫不猶豫趕緊沖進浴室🔛,給學生批件衣服抱了出來🕑🆕,打了120電話🐮,所幸當時的學生只是低血糖🍛;女同學們力氣小,搬飲用水特別費勁🤹🏿,阿姨每次見狀都會幫一把,讓學生非常感動🥯。這樣的情節和故事對於顧阿姨來說都是家常便飯,確實學生心中的溫暖良方👨🏼🦳。顧阿姨說:“學生們都是第一次離開父母🏓,能在生活上多關心的,我們就多做一些。” 在過去的一年中🙍🏽♂️,在學生中間確實湧現了多位學生事跡,他們的故事雖然很小,不起眼,但他們依然是我們身邊的“活雷鋒”🧏🏽,我們身邊的好榜樣。 |